很多人都觉得,抗美援朝期间联合国军对志愿军作战影响最大的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阻击战素有西有铁原、东有华川之称,甚至有人说第58师解救了东线约10万的志愿军。
为何这么多人说的华川阻击战鲜有人提及,真相如何?我们先看华川阻击战的大致过程。
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中,李奇微利用志愿军的后勤薄弱发起反击,志愿军各兵团留部分兵力节节阻击,最终顺利完成战略转移。
志愿军第9兵团主力计划转移至华川、山阳里、金化以东地区休整。
联合国军采用新战术,摩托化步兵、坦克利用涟川、春川、华川、宏川、麟蹄等地区的公路,多路突击,快速推进破坏志愿军的后方转移部署。
其中,涟川方向是铁原阻击战,华川方向就是华川阻击战。
5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58师发现第9兵团在华川缺少部署兵力,当时战场比较混乱,在无法联系军部和兵团司令部的情况下,师长黄朝天和政委朱启祥经过商讨,决定立刻收拢,在华川抢占要地,全部转入防御。
5月30日,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第58师,并将第58师在华川阻击战中的反击战术经验通报全军,说明第58师的战术是极其有效的。
美第9军指挥美军7师、美24师和南韩第6师、美第2师,向春川、华川地区进攻,其中华川方向约10个团2万多人。
志愿军第58师当时有9471人。此外,第58师弹药严重不足,机枪弹只有编制的一半,迫击炮和火箭筒的弹量更是只剩下三分之一。
从5月27日开始到6月3日,即便范弗里特亲自上阵督战,美韩联军7天时间也只推进了4公里。6月8日晚12时,志愿军第58师将阵地交给前来接防的第60师,圆满完成阻击任务。
华川阻击战中,志愿军第58师一个不足编的师却涌现了11个战斗英雄(含第178团1人),这比例追平了上甘岭战役。
华川阻击战官方资料较少,没有统计第58师的歼敌和伤亡数字。
一些非官方的叙述是毙伤敌约7400人,自身伤亡约2700人。
华川阻击战是如何发生的?我们来看《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五次战役记叙的中线、东线防御及第58师在华川地区防御。
中线除美第9军5月23日开始指挥4个师向春川、华川进攻外,东线美第10军指挥美陆战第1师、南韩陆战第1团、美第2师、南韩第7师、美空降第187团、美第3师、南韩第8师等4个师2个团,向麟蹄、杨口方向进攻。
同日,美第9军指挥南韩第6师、美第7师,美第10军指挥美陆战第1师、美2师,快速北上至春川以南和东南的加平、汗谷、正屏山、大龙山和自隐里以南的寒溪一线。
原先防御计划:志愿军第3兵团第60军负责该兵团的殿后,在加平、苍洞里、春川(不含春川)的华川前方一线防御,利用华川西南山区展开节节阻击,随后在退往后方集结地。第3兵团向西是第19兵团第65军,向东是第9兵团1个师。
由于志愿军第60军一直在一线展开30多公里的防御线,没有及时收缩防线,也没有与友军联络,加上交通乏力等原因较美军运动缓慢,第60军没有进入原先预定防御地区,导致在第3、第19兵团的结合部出现缺口,美军乘隙而入,契入了志愿军的防线,美第24师进入志愿军第180师右侧的加平、济宁里、城隍堂一线,美第7师占领志愿军第180师左侧的春川。
5月26日,志愿军第15军刚归建第60军的第181师,第12军刚归建第60军的第179师一起前往春川东北救援被三面围困的第180师,随后被敌所阻。
5月27日,北犯的联合国军进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一线阵地,继续向铁原、金化、杨口方向进攻,企图占领金化、铁原、平康地区,摧毁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方基地和交通枢纽。
同日,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停止部分军和军团的休整计划,立即转入防御,迅速将志愿军第63、第64、第15、第26、第20军和人民军第5、第2、第3军团共5个军和3个军团,展开在临津江、汉滩川以北的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
同时确定:第9兵团(第26、20军)从华川、山阳里、水上里、丰岩里、细岘里、金城地区,须阻击敌二十天至一个月。
东线华川方向,志愿军第20军展开在华川地区,以第58师先敌抢占启星里、大加马伊、城山、已积洞、战场洞、大利洞地区,控制要点,阻敌北进;第59师在山阳里至注坡里公路两侧地区集结。
5月28日,美第7师主力和美第24师、南韩第3师各一部开始攻击志愿军第58师阵地,7天时间美韩军只前进了4公里。
6月10日,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的汶山、高浪浦里、三串里、铁原、金化、杨口、明波里一线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结束。
实际上,第58师的华川阻击战战略上远不如铁原阻击战重要,但其惨烈程度可比拟铁原阻击战
华川阻击战是第20军在24日清晨刚到杨口、麟蹄与美军发生战斗,后由华川后撤至名胜洞、乃实里一线进行防御,第58师随后前出至华川进行的阻击战。
铁原阻击战是志愿军第65军被美军突破防御阵地,第63军及第65军第194师紧急在涟川、铁原进行的最后防御,身后已再无后援部队,危险程度可见一斑。(铁原右后方还有另外的铁三角之一的金化、平康需要其他军防守)
华川阻击战按战争史描述是志愿军5月27日要求第58师在华川等要点进行防御。按其他资料是第58师后撤时发现华川无人防守,自行占领要点进行防守。两次说法总有一种是对的,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华川阻击战即使是第58师在联系不上军部和兵团部情况下自行组织的防御战,但第五战役转移阶段的主要防御线一直都没有设定在华川。
华川处在铁原、金化前面一道防线的突出区域,而志愿军总部设定第9兵团最后的抵抗线是在华川后方的山阳里一线。(第五战役转移阶段在5月24日已要求各军机动防御时必须设置第一、二、三防线纵深部署)
华川若设为防御线要点就会成为这一线的突出部,这里实际不适于展开大规模的防御战,很容易被美韩军包围而攻击。
华川是原第9兵团主力休整地区之一,留有该兵团的兵站、物资和伤病员,华川虽是交通要点,但并不是东线志愿军的补给中心,志愿军的补给中心是铁原、金化、平康。
而且第58师防御的华川地区后方还有第9兵团的第20军、第12军(配置给第9兵团指挥)、第27军各一部等可调用。第9兵团已按原定计划在山阳里等一线的纵深展开部署。
(第27军主力在28日全部后撤至安全地区,之后在山阳里的后方黑云吐岭构筑新的纵深防御,而且第27军防御作战主要动用了第79、80、81师,第94师没有动用。第12军主力也早在24日已分别向华川、杨口方向撤离)
至于为什么没有大力宣传第58师在华川以约九千人对抗美韩军约三倍兵力的阻击战。
除上述说的战略重要性不如铁原,以及其后还有援军外,更重要的可能是跟兵团指挥较混乱,原定防线也没有设定在华川一线,跟当时没有意识到华川交通枢纽的重要性有关,华川阻击战是属于计划外防御战的胜利,并非预定战役的结果,过多宣传可能不利于原定策划战役所要达成的效果。
华川阻击战意义也十分重大,为兵团所在该地区的伤病员、物资转移和后方进一步深化纵深防御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但要是说第58师解救了东线约10万志愿军的说法就过于夸张了。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瑞和网-专业配资网-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配资公司100强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